脏腑艾灸和注意事项
“腑会中脘”。中脘是“腑”之会穴,又是胃的“募穴”,又名太仓。
该穴是任脉的第12穴,位于前正中线脐上4寸。
艾灸此穴具有调理中焦,行气活血,清热化滞之功。
临证能调理胃脘疼痛、腹胀、肠鸣、呕吐、泄泻、痢疾、黄疸、胆囊炎、脾胃虛弱证、虛劳、吐血、脏躁、癲狂、痫症、产后血晕等。
以中脘为主穴,再根据寒、热、虚、实的不同,分别选配命门、肾俞、肝俞、脾俞、胃俞、足三里、内关、合谷、太冲、关元等穴调理胃脘痛。
每日选3穴。各穴轮隔日流应用。每穴10—15分钟,以局部有红晕为宜。
脏会——章门穴:章门为脾之募穴,五脏皆禀受于脾,故为脏会。
腑会——中脘:与胃之募穴合,六腑皆禀于胃——胃为六腑之首,为后天之本。
气会——膻中:膻中位于胸,为宗气之所聚。
血会——膈俞:膈俞位于心俞与肝俞之间,心主血脉,肝主藏血,为血之会。
骨会——大杼:穴近椎骨(柱骨之根)故称之骨会。
筋会——阳陵泉:穴近膝,膝为筋之府,又肝主筋,胆肝相合,阳陵泉之合穴。
脉会——太渊:为肺之原合于寸口,肺朝百脉,“寸口者,脉之大会,手太阴之动脉也”(《难经·一难》)。
髓会——悬钟:胆经穴,胆经主骨头方面问题,骨生髓,故称之髓会
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功效很多,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,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。 艾灸要想有好效果,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。不要觉得,反正艾灸能养生,能治病,我就可以熬夜,可以不注意饮食,可以随便乱来了,如果有这样的想法,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。
不要急于求成,一次灸过多穴位,灸过长时间。治疗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。日常养生灸,每次可灸2、3个穴位。一般八髎穴40-45分钟,躯体上穴位一般25-30分钟,四肢和头部穴位一般10-20分钟。时间上有4种选择:可以隔天灸或连灸2-3天停1-2天;或连灸3-5天停2-3天;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,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。
艾灸的时候要专心点,分散注意力很容易烫伤自己,甚至烧坏家里东西。 且专心艾灸静心感受艾灸的热力比边灸边干其他事效果要好。